华为小米阿里纷纷入局 “下一代入口”争夺战正酣
2025-8-1
来源:腾讯深网
点击数: 34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雅萱
  • XR行业现在正处于一个各方对终局高度共识,但对于通向终局的路径高度不共识的时代。在这个阶段,创业公司反而是有机会,等真到‘百镜大战’时,才是比拼谁更快的时候。

    就在AI眼镜行业渲染“百镜大战”的当下,小米AI眼镜的销量和退货率却给行业泼了盆冷水。

    今年6月,小米推出起售价1999元的AI眼镜,主打AI识物、语音交互等“下一代智能终端”功能。这个定价极具象征意义——正如当年799元的红米手机撬动智能手机普及潮,业界期待2000元价位能成为AI眼镜普及的临界点。

    “今年AI眼镜特别火,但目前AI眼镜体验和产业链成熟度还不够,小米AI眼镜的出货量已经证明了在现有产业链水平下打造的AI眼镜,其体验可能无法支撑百万量级市场。”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说。

    然而现实给AI眼镜行业一记冷拳。据行业媒体XR Vision统计,小米AI眼镜的退货率或高达40%。“目前AI眼镜的平均退货率普遍在40%-50%,个别品牌甚至高达60%。”有行业人士透露。

    即便如此,AI眼镜作为AI大模型的重要应用载体之一,它已成为Meta、苹果、谷歌、小米、字节跳动、阿里巴巴等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关键赛道,其核心是争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入口。

    AI眼镜“祛魅”

    部分购买小米AI眼镜的用户反馈,在使用数天后已对该产品“祛魅”。

    小米AI眼镜综合评价呈现两极分化:优势在于定价亲民(起售价1999元),性价比获普遍认可。

    而其槽点集中在三个方面:其一、某些型号备货不足,如小米AI眼镜中的单色及彩色的电致变色版在6月份已经售罄,而标准版中的部分颜色例如玳瑁棕色在部分门店也处于缺货状态;其二硬件质感不佳,“对比Meta眼镜,小米AI眼镜的塑料感强,眼镜腿比较厚重,佩戴半个小时以上容易发热等”,有用户透露。

    其三:功能成熟度不够,AI功能不够成熟,如在AI功能方面,有用户反馈,同声传译准确率尚可,但翻译速度较慢,有时会有卡顿的情况。在拍摄方面,“小米AI眼镜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拍摄功能比预期好,但由于其摄像头位于眼镜左侧镜框与镜腿的交界处,导致拍摄画面与预期存在偏差,且无法预览拍摄画面,废片率较高。”有用户反馈。

    由于目前小米AI眼镜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(配镜后不支持),有用户反馈“自己在试用几天后选择退货。”据行业媒体XR Vision统计,小米AI眼镜的退货率或高达40%。“目前AI眼镜的平均退货率普遍在40%-50%,个别品牌甚至高达60%。”有行业人士透露。

    AI眼镜退货率高,本质在于这类产品尚未击穿用户的“实用刚需”阈值。例如,在拍摄功能上,当前AI眼镜很难做得比智能手机更出色。

    徐驰对此的判断是,现有AI眼镜的智能化程度大致相当于一个5岁小孩的智商。他强调,“AI眼镜必须支持多模态交互,单纯依赖大语言模型是没有意义的,就像一辆车如果只能直线行驶而不能转弯,这辆车是无法使用的。”

    在徐驰看来,目前国内AI眼镜公司主要依赖供应链优化。“在现有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下,小米AI眼镜在蓝牙连接、电池续航、拍照等各方面已相当成熟。如果用户仍不满意,说明我们需要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更进一步创新,比如在AI模块、系统模块、芯片模块、光学模块等方面实现突破。”

    放眼全球市场,目前AI眼镜单品销量突破百万台的仅有Meta与雷朋(Ray-Ban)联合推出的Ray-Ban Meta。然而,部分AI眼镜创业者认为,Ray-Ban Meta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其作为时尚单品的定位,其次才是AI功能。

    “AI功能对Ray-Ban Meta销量的提升顶多算是T1或T2级别的卖点。决定AI眼镜销量的首要因素,是它首先得是一款用户喜爱的时尚墨镜。只有具备了这个硬件基础,才能进一步讨论AI功能的价值。”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勇峰分析称。

   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则总结道,“无论是Meta还是小米,它们的AI眼镜基本还处于‘半玩具、半工具’的发展阶段,其工具属性占比大概只在30%-40%。”

    抢占下一代交互入口

    即便目前AI眼镜仍处于“半成品”阶段,在海外市场,除Meta外,苹果、谷歌等正在加码AI眼镜。

    “苹果正在同步研发7款XR设备,涵盖MR头显、AI眼镜、AR眼镜、Birdbath光学眼镜等多个品类。其中,苹果首个AI眼镜预计将在2027年第二季度发布。”据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透露。

    谷歌正和XREAL合作打造全球第一款适配Android XR生态的智能眼镜Project Aura,预计2026年发布。此前曾推出首款消费级智能眼镜Google Glass和企业版智能眼镜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(已停产)。

    在国内市场,AI眼镜同样热度不减。除字节跳动外,有消息称,阿里巴巴也在自研夸克AI眼镜,支持高德导航、淘宝比价、支付宝支付等功能,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内正式发布。

    此外,手机厂商除小米外,华为、OPPO、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已纷纷投身AI眼镜研发,试图在技术迭代中抢占先机。“华为此前的音频眼镜主要由歌尔股份代工,目前华为内部有专门的团队在自研华为AI眼镜。OPPO和vivo研究院也在研发AI眼镜。”有知情人士透露。

    国内外巨头入局远AI眼镜这一赛道,其核心是争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入口。

    “传统穿戴设备因缺乏键盘、触屏或鼠标等交互方式面临挑战。AI大模型的发展显著提升了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,使XR设备(包括AI眼镜)有望成为融合视觉、听觉、语言的多模态交互入口。若能彻底解决重量、续航、显示及工程技术问题,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之一。”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表示。

    徐驰阐释了这一趋势的起点:“4年前扎克伯格将Facebook更名为Meta时,科技巨头的AI入口之争就已拉开序幕。扎克伯格的战略很清晰——从重金投入VR眼镜、聚焦元宇宙,再到如今巨资押注生成式AI,目标始终是打造入口。长远来看,AI眼镜、AR眼镜有潜力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终端。”

    除科技巨头外,众多创业公司也正涌入AI眼镜赛道。

    北京蜂巢世纪创始人夏勇峰曾透露:“去年下半年,我知道的新增AI眼镜公司就有20多家,后来据上游供应链反馈,数量已增至50多家。甚至出现了专门提供AI眼镜解决方案的公司,为其他想做AI眼镜的企业提供现成方案并支持贴牌生产。”有XR设备创业者预测:“今年这个行业可能出现上千家厂商。”

    创业公司激增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强力助推。随着AR、VR、MR技术日益成熟,资本市场对XR领域的关注度持续升温。大量资金的涌入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,也推动了产业生态的快速扩张。

    据《2025-2030年全球及中国AI眼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4年第三季度,AI眼镜相关投融资事件达137起,融资总额突破85亿美元,其中智能光学模组与边缘计算模块占比达45%。

    另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前7个月,AR眼镜领域已完成13起融资,获投主体包括AR眼镜终端品牌及其核心供应链上的Micro LED(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)技术企业。

    大厂和创业公司,谁更有机会?

    在XR赛道,国内外科技巨头都已经下场,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?

    “这不是零和游戏,现在是大家一起做大饼的时候。”徐驰说,“科技巨头的优势在生态构建,谷歌等大公司的优势在于有生态号召力和AI能力。当前XR(扩展现实)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硬件设备(如头盔)价格高,导致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生态。没有足够规模的生态,开发者不愿意立即投入开发。”

    在王光熙看来,消费级硬件的成功高度依赖品牌势能、流量和供应链资源,在品牌和流量方面,科技巨头更有优势,国内创业公司的优势在供应链整合和优化。

    “在AI眼镜这个众多大厂强势进入的领域,创业公司可以避开直接品牌竞争,深耕特定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环节,扮演好为大厂和整个生态提供关键支撑的角色,而非独立挑战大厂主导的主流消费市场品牌格局。”王光熙称。

    对此,徐驰却持有不同的观点。“XR行业现在正处于一个各方对终局高度共识,但对于通向终局的路径高度不共识的时代。在这个阶段,创业公司反而是有机会,等真到‘百镜大战’时,才是比拼谁更快的时候。”徐驰说。

    真正的“百镜大战”何时到来?徐驰以小米AI眼镜作类比。“什么时候雷军亲自下场说把70%、80%的时间投入到AI眼镜上时,就是这个行业真正‘百镜大战’的时候。”

    本文作者:雅萱,来源:腾讯深网,原文标题:《华为小米阿里纷纷入局 “下一代入口”争夺战正酣》

   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   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热门评论
  • 暂无信息

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5-2017 上海宽奇资产管理合伙企业     备案号:沪ICP备15036809号